宫泽Miyazawa,匠心与创新的邂逅
来源: | 作者:小無同学 | 发布时间: 1726天前 | 2152 次浏览 | 分享到:
头部管。而每只笛头的切割都是经过制作技师手工切割而成,因而没有一只笛头的声音完全相同。好的笛头需要匠人的精湛手艺与时间沉淀

不过直到今天,倘若让我回到原点重新选择,我依然会坚定地选择制造长笛。







长笛制作的第一步是音孔的制造。从宫泽先生在日本管乐器厂的经历来看,长笛管体上音孔的制作并不太难,但是当他开始从管体上拔制抽拉式音孔(拔孔工艺)时,困难出现了——管体总会在抽拉出音孔时突然断裂,反复试验一周后,仍无法制作出16个音孔。宫泽先生因此向当时日本高级管乐器技师,Sankyo长笛的创始人之一久仓纪夫(Kikuo Hisakura)寻求指导。自此之后的50年间,宫泽的拔孔长笛的生产非常成功,宫泽先生也与久仓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自1972年开始,Miyazawa每年都会参加德国法兰克福的Musik Messe展览会,向海外推广宫泽长笛。

 

1975年1月,结束了德国的展览会后,宫泽正先生孤身一人前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在大使馆的帮助下,宫泽正先生与当地乐团的演奏者和音乐学院教授见面并介绍宫泽长笛。从那时起,瑞典成为了宫泽长笛在欧洲销售的第一个国家。在此之后,宫泽长笛的销售范围逐渐扩大到整个欧洲。

 


1976年,宫泽正先生与美国的长笛制作大师Pearl.L. West相识,并因此合作研发了新的管体合金材料,种类丰富的笛头类型以及宫泽独家音准体系





宫泽长笛最受演奏家们津津乐道的便是那布罗格系统(Brögger System)所带来的绝妙的按键触感。而宫泽长笛与丹麦的长笛机械设计师同时也是出色的长笛制作者布罗格(Johan Brögger)之间的渊源还要从30年前说起。

 

时间回到1989年,正值宫泽长笛庆祝其成立20周年之际。当时布罗格机械(Brögger Mekanik, Brögger System的前身)已被成功地运用在了著名美国长笛制造商布朗兄弟(Brannen Brothers)制造的长笛上(现今柏林爱乐首席帕胡德当年的第一根配备Brögger Mekanik的全14K金长笛便购置于此)。得益于市场全球化的影响,宫泽先生也很快了解到了布罗格机械。